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什么是学习

发布时间:2016-05-03

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这个词的使用频率相当高。比如,人们常说“要好好学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英雄模范事迹”等,但如果问一下什么是学习则很少有人能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学习”这个词,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是深究起来却并不简单。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中国古代的孔子开始,古往今来,不知多少哲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对这个既古老又新颖、既平常又深奥的问题发表了不同见解,但直到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令人信服的说法。 在中国古代,学习这两个字总是分开来的。例如孔子在《论语》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古人把学习分为学和习两个阶段。学主要指接受感情知识和书本知识,同思、行相对称,又兼有思的含义;习是实习、练习,兼有行的意思,主要是指获得实践能力。学乃快捷之法,学可以指导习;习乃知识之源,习可以验证学,二者不可偏废。古人对学本质的认识与当今最现代的教育观念相当吻合。 近代西方国家对学习的研究和定义,更多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虽然不同的人从不同的方面对学习进行定义,但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四类:①学习是指刺激—反映之间联结的加强(行为主义);②学习是指认知结构的改变(认知学派);③学习是自我概念的变化(人本主义);④学习是主体对客体积极建构意义的过程(建构主义)。这些定义尽管存在偏颇,但它们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学习的性质,为我们认识和研究学习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对于学习的含义,可以从广义的学习、狭义的学习和学生的学习三个层次来理解。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因经验的获得而引起行为变化的过程,是人类和动物生活中共同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但是人和动物的学习是两种本质不同的学习。动物的学习是一种受本能控制的自然现象,而人的学习则是社会现象,受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的身心特点制约,因此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狭义的学习则是指人的学习,指人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工具,相互交流,主动地、有意识地以个体经验形式掌握个体和社会经验的过程。人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有根本性区别。人的学习由于具有主动性,因此不仅能继承宝贵的知识遗产,而且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去预测未来,去发明创造。从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到电脑、航天飞机的制造,都是人类主动的、积极性创造的结果。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学习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教师在学校情境中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的帮助和指导活动。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同时其人格应该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 王万章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走出“社交焦虑”的怪圈
下一篇:走进心理咨询(一)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