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走进心理咨询(三)

发布时间:2016-05-03

对心理咨询的种种误会 心理咨询在我们国家开展的时间不长,很多人感到陌生,更多的人是一知半解,把很多概念、方法搅和在一起来认识,结果是一大堆误解。 这主要表现在: 1.把心理问题和精神病划等号 几乎所有人都可能发生心理问题。比如,不适应新单位的人际关系、教育子女时无所适从、婚姻恋爱中受到打击、受到疾病的折磨和康复过程的困扰等,但不管怎样,此时你对自己面临的问题是能够感知的,对自己的行为也能够控制。而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则会出现许多生理功能和心理社会功能的异常,缺少对精神疾病的自我感知能力,不能正确地区分现实与幻想,不能控制自己的个人行为。 2. 心理咨询就是找人聊天 有人会说,心理咨询不就是找个人说说话,把心里想说的都说出来就行了。的确,找个朋友或亲人,把心里想说的东西说出来,你会觉得轻松,这是一种心理宣泄的方法,但它不是心理咨询或治疗。心理医生在心理咨询或治疗过程中,不仅仅是倾听来访者的述说,还要通过来访者的表述,发现其心理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心理上的治疗或帮助,引导来访者向着良性、健康的心理状态发展。 3. 心理咨询能够“话到病除” 对心理咨询无知的另一面就是将心理咨询神化,只要把心里话向医生说出来,就会“话到病除”,什么样的心结都能立即打开,什么样的不痛快看了心理医生就应该“豁然开朗”。实际上,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的、艰难的改变过程。咨询效果的好坏不仅要看医生的水平,还要看来访者的条件,比如来访者的个性及生活经历,来访时有没有强烈的求助愿望和改变自己的动机等。 4. 把心理医生当算命先生 许多人在咨询时不愿或羞于吐露自己的心理活动,认为只要简单说几句,心理医生就能猜出自己的心事。他们把心理工作者当算命先生了。其实,心理学归属于自然科学,心理医生则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来访者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辨别、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人的情况进行科学的引导和治疗。总之,你诉说得越真实、越具体,越容易收到好的咨询效果。 5. 心理医生是救世主 一些人把心理医生当作“救世主”,将自己的所有心理包袱都丢给心理医生,以为心理医生应该有能力把它们一一化解,而自己无需努力、无需思考、无需承担责任。实际上,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心理医生只能起到分析、引导、启发、支持、促进来访者改变和人格成长的作用,他无权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愿望强加给来访者,更不能帮助来访者进行选择和决策,如果替来访者做出决定和改变,那是更大错误。 周朝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人际交往的艺术
下一篇:怎样解除病人的焦虑情绪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