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自我暗示疗法

发布时间:2016-05-03

美国作家欧·享利的名篇《最后一片叶子》,叙述了两个年轻的女画家到华盛顿市去写生,其中一个叫琼西的画家得了肺炎。她躺在旅馆的床上,忽然注意到窗外长春藤上的最后一片叶子,从此便认定这片叶子是她的生命的象征,叶子一落,她就要死了。有一天晚上,暴风骤雨突然来临,她想那片叶子一定保不住了,于是哭得很伤心。但是,第二天拉开窗户一看,那片叶子依然如故。于是,她十分高兴,病也暂时有所好转。其实那片叶子本来已经被吹落。她看到的那片叶子是一位老画家为她画在墙上的。这个故事只是小说中的一段情节,它对科学知识作了艺术的夸张。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启示:自我暗示会影响人的心理和生理,而且对疾病的预后也有重大的影响。 所谓“自我暗示”,从心理学角度讲,就是个人通过自己的认知、言语、思维等心理活动,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这种自我暗示,常常会于不知不觉之中对自己的意志、以至生理状态产生影响。对于病人来说,积极的自我暗示,会产生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良好的心境.从而有益于病情的稳定和症状的消除。而消极的自我暗示,会破坏和干扰人正常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导致体内各种器官功能紊乱,抗病能力降低。有一位朋友,怀疑自己得了癌症,吓得要死怕得要命,整天愁眉苦脸,焦躁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一举一动都像个“癌症”患者,不到10天工夫,体重减了10多斤。后来经多家医院检查,完全排除了患癌的可能,他才慢慢恢复了健康。相反,有一位老同志被医院确诊为结肠癌,他并没有把这太当回事,觉得人活百岁总有死,能多活一天就是胜利。他不断地进行自我暗示:“只要自己精神不垮,就能战胜癌症,一天天好起来。”这样长期坚持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渐渐地这种暗示对身体产生了良好的作用,10多年来不但病情稳定,而且症状消失,自己对身体的康复越来越充满信心。 国外把自我暗示作为一种治疗方法,是由法国医师库埃于1920年首创的。库埃医师有一句名言:“我每天在各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他让病人不断重复这句话,许多病人得到康复。其实, 暗示疗法所以有效,并不神秘,实际上就是病人要有一个好的心情,要有乐观的情绪,有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样就能调动人的内在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古人说:“情极百病增,情舒百病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美国新奥尔良的奥施特纳诊所做过统计,发现在连续求诊而入院的病人中,因情绪不好而致病者占76% 。因此,我们要保持身体健康,除了积极地锻炼身体、合理饮食和起居之外,还应当有意识地训练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的能力,尽量控制并消除一些消极的心理暗示。凡事总往好的方面想,情绪乐观,地阔天宽,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就会增强,自然能战胜疾病,保证身体健康。 周朝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重视消除企业员工的心理病毒
下一篇:心情不好,不妨听听音乐 〔伍医生信箱〕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