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心理医生漫谈情与欲(五) 情绪的发泄性

发布时间:2016-05-03

通常所说的情绪在产生之初就伴随一定的能量蓄积,发泄性是指情绪能量蓄积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将能量释放出来:如痛苦时忍不住放声大哭;为某事担心时坐立不安,不停来回走动;生气时破口大骂,甚至于冲动伤人等等。 情绪的发泄性首先通过生理变化表达出来,如心率、血压、呼吸、内分泌、肌肉运动及各种内感受器将产生相应的一系列变化,如愤怒时心跳加速,肌肉紧张,呼吸加快等。另一方面情绪的发泄性还通过心理变化进行表达,如通过认知、言语、表情、态度及行为等表达,一般情况下,两种表达同时存在,相互影响,但在病理情况下,二者常极不一致,如心理表达不良时其生理表达会代偿性地增加。生理表达也会因时间或强度失去代偿能力,从而产生各种躯体症状,久而久之则会产生种种躯体疾病。大量研究表明,总是压抑自己的情感,不善于表达愤怒与不满者容易患癌症、冠心病、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哮喘等心身疾病。 因此,学会并习惯于情绪的心理表达是维护健康的重要保障。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向自我表达,是让自己认识到情绪的变化、性质、来源、特点。只要我们对情绪的自我表达认识清楚了,多半会自然选择合适的途径让它发泄出来。二是向他人表达,即用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让周围人认识到我们的情绪。表达的对象大多是导致我们情绪产生的人,如遭伤害时抗议、痛骂;伤心时找心理医生诉说;对现象不满时著文抨击等等。三是向客观环境表达,如在屋里摔东西、爬山、游览、在野外高喊哭泣等。四是升华表达,超越了表达的对象,将情绪的能量指向其它的需要,从而为满足这些需要提供能量。如常见的文学、艺术创作与欣赏,弹一首忧伤的曲子,扬州八怪写诗书画等,既宣泄内心的情绪,又为社会带来一笔精神财富。“化悲痛为力量”,是典型的情绪升华表达。以上四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善长方式,事实证明,通过主观努力可以提高这类表达的水平,保证心理的健康。 (叶青)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细说心理危机
下一篇:快乐备战高考〔伍医生信箱〕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