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机指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是人们由于遇到一些一时无法接受、解决的事情而反应在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上的心理状态。一般危机反应会维持6―8周。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危机的心理反应通常经历四个不同的阶段。首先是冲击期,发生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不久或当时,感到震惊、恐慌、不知所措。其次是防御期,表现为想恢复心理上的平衡,控制焦虑和情绪紊乱,恢复受到损害的认识功能。再次是解决期,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接受现实,寻求各种资源努力设法解决问题。最后是成长期,经历了危机变得更成熟,获得应对危机的技巧。但也有人消极应对而出现种种心理不健康的行为。 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经历危机。由于处理危机的方法不同,后果也不同。一般有四种结局:第一种是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第二种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今后的生活和工作;第三种是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第四种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失常。对于大部份的人来说,危机反应无论在程度上或者是时间方面,都不会带来生活上永久或者是极端的影响。他们需要的只是有时间去恢复对现状和生活的信心,加上亲友间的体谅和支持,能逐步恢复。如果心理危机过强,持续时间过长,会出现非常时期的非理性行为。对个人而言,轻则危害个人健康,增加患病的可能,重则出现攻击性和精神损害,其结果不仅增加了有效防御和控制灾害的困难,还在无形之中给自己和别人制造新的恐慌源;对社会而言,会引发更大范围的社会秩序混乱,冲击和妨碍正常的社会生活。如出现犯罪增加等。 顾小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