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灾后青少年儿童的心理辅导

发布时间:2016-05-03

从美国911事件和我国台湾省1999年大地震留下的资料看,灾后受灾人群的心理变化成人和孩子既有不同的特点,也有共性。对受灾的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疏导工作,应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让孩子学会宣泄。鼓励他们哭出来,说出来。现在不会哭,以后可能也就不会笑了。宣泄的作用可以使感情不被压抑,不让悲伤和恐惧滞留在心里,造成精神的深层伤害。 其次,帮孩子树立安全感。幼儿一定要有人带,避免让孩子一个人孤零零地在操场的角落里望天空,或在屋里独自发呆。老师、社区干部、志愿者等救护人员,不要让这样的孩子落单!此时“无言的陪伴;无条件的倾听;多用行动表示关怀和理解”都是简单而有效的。电视中一位解放军摘下手套去和一位刚获救的学生握手,这一肢体接触,对于受到创伤的孩子会产生非常有效的心理安抚和安全感。 第三,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通过教育让他们了解,地震是人类目前还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幸存者要勇于面对现实,珍惜生命,不辜负国家和社会的关爱和救助。可以用一些古今中外坚强面对人生磨难的典范,为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当然,这样的教育,要注意对象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   第四,因人而异的采取不同的心理救助。对心理创伤不太严重的学生,在学校或救助站里接受生命意义和地震知识的教育,使他们逐步适应现实生活就可以了;对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需要有专业心理工作人员进行心理救助;而对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就要请精神科的医生一起来进行心理治疗。 轻轻(董晓星)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伍医生信箱
下一篇:细说心理危机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