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伍医生信箱

发布时间:2016-05-03

伍医生: 我是一名大三的学生,父母在前不久遇交通事故而突然去世,这太意外了,我失去最亲的人,老师同学们都来安慰我,但我不需要他们的怜悯,我一个人常常流泪至半夜,我该如何承受突如其来的悲痛,心理学上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小刘 小刘同学: 得知你遇到丧失亲人的消息,我心中非常难受。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们对丧失的反应通常都会经历如下五个心理反应的过程:(1)否定期:一个人得知事实,典型的反应可能是:“不,那不可能是我。”可能会出现情感麻木,否认丧失亲人的事实; (2)愤怨期:有些人会自责,后悔自己没有救亲人,有些人会愤怒,对灾难感到非常生气,“为什么是我呢?”常有敌意、愤怒、嫉妒、怨恨等情绪;(3)相持期:人们在此期会自欺欺人,希望通过努力而找“第二次机会。”或希望好的行为而得到奖赏。(4)抑郁期:有些人会出现情绪低落,不愿意见人,什么都不想干,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夜间噩梦,失眠等;(5)恢复期:屈服于丧失, 接受现状,开始适应新生活。 在处理丧失的过程中,可有以下一些心理自助方法:(1)对于每位丧亲者而言,出现以上的心理反应是正常的,因此不必过度紧张自己的反应。(2)尝试表达哀伤、自责、愤怒等情绪。可以哭泣、向他人倾诉、写日记等,这些方式都有利于情感的表达。(3)可以寻求亲戚和朋友的帮助和支持,向他们表达自己的需要,让大家一同分担悲痛。(4)若如上反应持续时间超过半年或者过于强烈,则应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伍医生(叶青)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灾后会出现“心理应激反应”
下一篇:灾后青少年儿童的心理辅导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