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心理保健之四季篇》——春季篇

发布时间:2016-05-03

冬去春来,万物勃发,在迎来又一个温暖的春天时,人的精神活动也将面临一个转折期。据心理学研究,春季是心理疾病的高发季节,我们该如何做好心理保健去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呢? 春季导致的心理问题通常有以下几方面:1、“春困”易引起心理焦虑与困惑。“春困”指受生物节律变化的影响,人在春季里易出现失眠和嗜睡,精神上感到疲惫。“春困秋乏”,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当不能正确识别其本质和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状态的人,不愿接受这种春天里疲倦的感觉,心理上就会产生焦虑、困惑及无助;2、情绪的不稳定性。春季由于气温变化较大,加之疲劳、紧张、烦神过度,情绪极易波动,表现出低落、烦躁、易激惹、情绪极端化和失控感,同时伴有不明原因的头昏、胸闷、心悸、气短等不适感;3、精神疾病更易产生和复发。民间一直就有“菜花黄,痴仔忙”的说法,描述的就是精神病人在春天会增多或病情易复发,推断其原因主要是春天里天气变化大,阳光照射及相应的温度、环境变化会使人体的中枢神经介质受到影响,加上人体的内环境和内分泌活动发生改变,很容易影响人的精神活动。根据临床对比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春季明显多于其他季节。 面对春季所带来心理方面的影响,建议做好相应的心理保健措施:1、踏青问柳,放飞心情。阳春三月,春光明媚,多选择晴朗的天气,和家人、朋友,一起踏青户外,甩掉冬天的慵懒阴郁,舒展一下肢体,疏发一下心中的忧愁,放松精神,放飞心情;2、饮食合理,睡眠规律。中医学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春季应少食酸辣,多食鲜蔬、水果等甘甜之品,以养脾疏肝;春季昼夜等分,适宜早睡早起。“春眠不觉晓”,充足的睡眠才能减少春困,保持充沛的精力;3、戒酒制怒,保肝护肝。中医理论认为肝与情绪密切相关,而肝脏与“木”相应,春季草木萌发生长,肝脏此时功能最活跃。过度饮酒、无故发怒最易伤肝,肝脏气血瘀滞不畅,致神经内分泌失调而多引起肝病、精神疾病;4、合理用药,避免复发。对既往的精神疾病患者,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加强合理用药,做到缓减药,少停药,多复诊,减少复发的可能性;5、加强观察,诊治及时。心理疾病的产生是综合性因素所致,与气候环境、生活压力及个体素质均相关,需要日常生活中密切的观察,在出现心理疾病时,需要及时到专科医院进行诊治。 孙志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心理咨询师对你说21
下一篇:培养健康的社会心态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